系部动态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系部动态 - 正文

系部动态

深耕教学改革 培育卓越人才

作者:蒋纬   发布时间:2025-02-28   浏览次数:

在新时代的教育浪潮中,卫生管理系秉持“勤学敏思,精业济世”的校训,以培养高素质基层公共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病案管理、健康管理等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依托“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路径探究”成果,创新实施 “四维融合(人文浸润、专业赋能、家校协同、机制固化)—三级联动(校、班、家)— 双螺旋上升(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班级心理育人模式,致力于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行业影响力的基层公共卫生及管理类专业教育高地。

创新教学模式,以专业赋能激活学习内驱力。系部积极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体系。通过智慧树平台引入优质线上课程资源,结合线下课堂的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实现“专业赋能”与“人文浸润”的双提升。例如《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中,学生先在线上自主学习理论,课堂上则以真实卫生管理案例为载体分组协作,在解决问题中既深化专业认知,又培养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人文浸润)。同时大力推行项目化教学,如《医院管理学》课程将医院实际管理问题转化为项目任务,学生全程参与策划、实施与汇报,在实践中强化专业技能,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有效激发了学习热情,也为 “机制固化” 提供了教学范式参考。

强化课程思政,以人文浸润筑牢育人根基。课程思政是落实“双螺旋上升”中“人文关怀”的核心载体。系部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课程思政专题讲座、教学比赛等形式(机制固化),引导教师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2022 年 9 月的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卫生法律法规》教师以典型案例解析法治精神,培育学生职业道德;《健康管理学》结合“健康中国”战略,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这种“思政+专业”的融合,既提升了学生专业素养,更厚植了家国情怀,让人文浸润在课堂中落地生根。

完善教学督导,以机制固化保障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育人成效的生命线,系部通过构建“以评促教、以评促改”的督导体系,实现“机制固化”。2024 年 10 月召开的课堂督导评价反馈会,督导专家从教风教态、课程思政融入、学生参与度等维度全面评估(三级联动中的校班协同),既肯定亮点也指出不足。系部及时组织教师研讨改进,形成“督导 —反馈—整改—提升”的闭环,确保教学质量稳定提升,为专业赋能与人文浸润提供坚实保障。

深化联合办学,以家校协同拓宽育人维度。为提升人才培养层次,系部创新“校校协同、校企联动”模式,践行“家校协同”中的资源整合理念。与遵义医科大学合作培养本科人才,通过师资互派、课程共建实现资源共享;与多家企业联动,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教学、提供实习岗位。这种“专本衔接+校企共育”模式,既强化了专业赋能(对接行业需求),又拓宽了学生发展空间,让“三级联动”中的校与社会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助力教师成长,以专业赋能夯实师资基础。教师队伍是“专业赋能”的核心支撑,系部通过“机制固化”构建教师成长长效体系。邀请专家开展“新形态课程建设”等专题培训(如2024年10月智慧树金课专家讲座),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比赛与科研项目。近年来,教师在省级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主持多项省级科研项目,整体素养的提升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指导注入了专业力量,也为“双螺旋上升”提供了师资保障。

强化实践教学,以多维融合提升职业素养。实践教学是“专业赋能”与“人文浸润” 的重要结合点。校内建设医院健康管理模拟实训室等,让学生在《医院信息化管理》等课程中模拟实操;校外与医院、疾控中心等共建实习基地,学生深入一线参与实际工作。在实践中,学生既提升了职业技能(专业赋能),又在团队协作中强化了沟通能力(人文浸润),更通过接触基层卫生工作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实现了“四维融合”在实践环节的落地。

展望未来,卫生管理系将持续深化“四维融合—三级联动—双螺旋上升”模式,以 “卫您健康”文化品牌为引领,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创新教学、强化思政、协同育人等举措,为卫生健康事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